基于全息投影技術設計的虛擬鍵盤
■池涵
日前,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,從空中“現身”的阿裏巴巴集團創(chuàng)始人馬雲、虛擬歌手洛天依賺足了觀衆(zhòng)的眼球。這次現身讓全息投影技術再次成爲熱議的焦點。
然而,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授桑新柱提出,這次大會使用的技術仍是一種用45度角放置的半透半反膜進行投影的顯示方法,與真正的全息投影技術尚有距離。
那麼,怎樣才能就是真正的全息投影技術?這項技術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人類的生活呢?
條條大路通“全息”
像航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像航)國產產品總監(jiān)胡憲旺從事國產產品研發(fā)多年。他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,所謂全息投影技術,就是要包含光攜帶的全部信息,包括波長、振幅和相位等。
但是目前使用一般攝像機采集的信息並不包含相位信息,或者說缺少景深信息,因此影像給人的視覺感受仍是二維的。
“真正的全息要提供光的相位信息,這樣觀衆(zhòng)看到影像才會有景深的感覺,遠近感由此産生!焙鷳椡f。
那麼,如何實現全息投影呢?
桑新柱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,全息投影基于幹涉原理記錄,即使用相長和相消幹涉形成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記錄光的相位信息,顯示時再用參考光照射全息圖,形成衍射光波的再現光的三維光場信息分布。全息投影可以看作是一種三維光場顯示技術。
“實現三維光顯示的方法有很多種!鄙P轮f,“目前很多具有一定三維結果的顯示技術被賦予‘全息投影’的名字,而實際上並非真正的全息投影。”
1908年,諾貝爾獎獲得者Gabriel Lippmann首次提出集成成像顯示方法,即通過透鏡陣列在膠片上記載物體的三維信息,顯示時再用光源照射膠片實現物像在空中的三維還原。受當初的技術條件制約,實現的難度比較大,成像的辨別率也難以提高。三維顯示可以用每秒幾千幀的速率輸出圖像的高速旋轉投影,或者用投影機陣列和光學屏幕組合的方法來實現光的三維分布。
空間投影顯示時既可以借助煙霧、水霧等散射介質實現光的空間散射分布,也可以借助其他介質來實現。桑新柱說,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團隊研發(fā)的空中成像裸眼3D光場顯示技術,使用空間光場技術配合多重控光器件調控三維空間光場,實現不同方向的光在空間的重組。這種方法記錄的點陣量動輒幾百萬、上千萬,投影時將點陣攜帶的信息在空間中重建,可以使三維影像懸浮顯示在空氣中。
另一種三維光場顯示方法是,美國Magic Leap公司使用光纖掃描將三維光場影像直接投射到人類的視網膜上,實現頭戴式3D顯示。2016年曾播出幾個演示視頻,結果驚艷。
胡憲旺介紹,像航也研制了一種無介質全息投影技術,通過光學微鏡結構來複制光場,在三維空間重現一個三維立體的實像。
常見的薄膜成像中,用戶和影像分別在薄膜的不同兩側。與之不同,該成像方法將用戶和影像置于成像材料的同一面,因此可以實現用戶和影像的互動。譬如,將按鍵在空中成像,再用平臺內置的傳感器識別手勢和操作,傳給對應的計算機系統(tǒng),就可以解決人機交互的問題,屆時人類在空氣中觸控將成爲現實。
“剛需”實現尚有距離
現現在,借助全息投影等技術,很多博物館、科技館都將展品數字化,在空中形成的三維影像,有時甚至比實物更清晰,便宜觀衆(zhòng)鑒賞。
業(yè)內專家卻認爲,全息投影近些年來略顯沈寂。全息投影“剛需”的一面實現尚有段距離。
“三維顯示技術在很多行業(yè)應用領域算得上剛需!鄙P轮f。
目前,醫(yī)生診斷病情時還大批使用二維圖片。由于不同醫(yī)生對平面圖像會産生不同明白,遠程會診等特殊場景下,用二維圖像去推斷三維空間中的實際情況,未免出現“盲人摸象”的情形,導致偏差發(fā)生。
桑新柱表達,三維數據能夠三維顯示,或可使三維醫(yī)療信息準確、無偏、全面地構建,醫(yī)生、患者、家屬都能清晰地看到不同階段病情變化,從而降低誤差發(fā)生的概率。
此前熱播的美劇《名醫(yī)》中,年輕的醫(yī)生在實際做手術前先用三維影像模擬患者的身體器官,可以看出器官之間的遮擋關系,預演手術過程。桑新柱說,全息投影技術用于外科手術培訓,或可將訓練時間減少到之前的一半。
另外,在工業(yè)制造領域也存在剛需應用。
工程師在制造、裝配前看紙質圖紙,因爲晦澀,容易讓人“撓頭”。胡憲旺認爲,如果方案用三維構建出來,就能提高設計、生産、裝配等環(huán)節(jié)的整體功效。另外,全息投影技術也可用于餐飲等行業(yè),在點菜、繳費時使用交互式全息投影技術,降低交叉感化風險。
技術有待標準化
既然全息投影技術有這麼多優(yōu)勢,爲什麼這幾年行業(yè)漸漸平靜了呢?
桑新柱認爲,從技術方面來講,目前全息顯示還需要解決在顯示方法、顯示尺寸、辨別率、計算和存儲能力等方面的瓶頸。
“提高辨別率是顯示技術永恒的主題!鄙P轮f。他表達,目前的顯示器件從結構尺寸和辨別率來講,都不足以支持大尺寸動態(tài)真彩色全息顯示應用的要求。
“學術上對全息投影的明白,需要其顯示器件的結構單元尺寸小于1微米,最好做到50納米的量級,並且可以360度全方位調控相位。現在還缺少成熟的技術手段做這樣的器件!鄙P轮f道。
另一個問題是提高計算功效。全息顯示技術要實時生成動態(tài)的全息圖,計算量非常大,因此對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“現在靜態(tài)全息圖能夠達到每毫米數萬個全息幹涉條紋,相當于單個結構單元的尺寸在幾十個納米,可以說靜態(tài)全息圖已經可以做得非常逼真!鄙P轮榻B,“動態(tài)的全息投影鍾,顯示器件的單元結構尺寸決定了顯示的視角和辨別率。這就要求動態(tài)顯示單元的像素尺寸必須做到50納米,這方面短期內很難實現。”
胡憲旺認爲,全息投影行業(yè)缺少統(tǒng)一的工業(yè)標準,導致該行業(yè)目前還是要緊面向産業(yè)應用。
“目前VR/AR眼鏡廠商基本上都基于各自的系統(tǒng),應用技術間不能相互兼容,性能和體驗與用戶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!焙鷳椡f,“這說明行業(yè)還處于前期,未進入工業(yè)化發(fā)展階段,廣泛應用還未到來!
胡憲旺認爲,隨著技術的發(fā)展和應用需求的推動,統(tǒng)一的行業(yè)標準將提上議事日程。屆時,用戶拿到的硬件即使來自不同廠商,也可以實現“互聯互通”。
“不遠的將來,購買全息投影設備就也許像買電腦和智專家機一樣,自行選擇配置,並基于配置選擇具體的應用。但只有先實現行業(yè)的標準化,整個生態(tài)才能良性、快速地發(fā)展,應用才會更廣泛。”胡憲旺說。